“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春天的暖风慢慢送走了三月,却留下了我们难忘的记忆。这个三月,四川大学众多学生社团分别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我们跟随社团联的脚步,一起回顾三月里那些带给我们温暖的瞬间吧!
3月1日,由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的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校内选拔赛于江安校区综合楼C106、C107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比赛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协会承办,吸引了近三百名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过程中,参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了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水平。赛场上鼠标的点击声和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氛围严肃紧张。比赛历时两个半小时,时间长任务重,但参赛选手们凭借着坚持到底不放弃的优秀品质,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

图一 比赛进行过程(综C107考场)
3月9日下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校友开讲了”。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校友联络协会主办,旨在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搭建校友交流互动平台,分享行业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活动邀请了优秀校友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Flowta AI创始人李翔校友作为主讲嘉宾,他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丰富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底层逻辑及当下AI行业的应用场景。同时还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并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见解和职业发展建议。活动结束后,校友联络协会成员与李翔校友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未来,四川大学校友联络协会将继续秉承“服务校友,成就自我”的宗旨,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校友和在校学生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图二 活动结束合影
3月14日上午,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宣传融媒体中心在江安校区开展了以“AI工具赋能高校宣传——四川大学新媒体团队培训”为主题的培训会,培训会邀请到招生宣传融媒体中心的白振康老师。白老师就 “当人人都用AI,你如何用的更好更出彩”这一话题进行指导并现场用deepseek进行示范,告诉同学们怎样下达指令和正确使用AI的功能。白老师着重提到,使用AI首先要明确“做什么、给谁做、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才能高效地利用AI为我们的工作赋能,输入指令时要遵循“提出疑问、逻辑更新、条件补充、纲要输出”的顺序,使AI的回答更加接近我们想要的答案。

图三 白老师开展培训
3月15日,由四川大学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协会和四川大学哲学系古典学园举办的“迷你国都的和谐之道——小朋友们的《墨子》研读之旅”活动在望江校区文科楼哲学系活动室顺利开展。活动以《墨子》文化体验为轴线。主讲人邹韫辉现场弹奏古琴,让大家充分感受了其魅力,并通过古琴清音与扎染艺术引导孩子们逐渐走进《墨子·所染》的哲学内涵。孩子们亲手制作扎染作品,在色彩晕染中直观感受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连连看”游戏完成古文与现代文的对照学习,逐步领会“尚贤”思想的现实意义。此次活动以“古典研读+科技实践”模式,将《墨子》“尚贤”、“兼爱”等思想融入扎染、3D打印小车等实践,让青少年在动手协作中领悟“所染”哲学,实现经典研读与志愿服务融合。

图四 3D打印协会、古典学院志愿者与小朋友的合照
3月15日晚19点20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技园开展的“水上之星”船模设计大赛宣讲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204顺利举行。会上,主持人首先概括了比赛的大致时间流程及分数分配等规则。刘雨知学长为同学们具体介绍了今年的打靶新赛制。随后,上届一等奖获得者石贵文学长详细讲述了比赛的各方面要点,包括船模选型、船体结构、遥控器制作、控制策略等方面,让同学们对设计船模的流程有初步的了解。紧接着上届一等奖获奖者杨景盛学长分享了船模选型的相关经验,并介绍了电机设备和电动装置的细节。同时,张施航学长就自己的参赛经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知道如何进行程序差错的处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向学长们提问更多关于设计的细节,如防水材料的选取以及电路过热的处理办法,学长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图五 石贵文学长经验分享
3月16日下午3点50分,电子科技园技术部第四次授课在综合楼C405顺利进行。本次授课聚焦于成品呼吸灯的制作,由技术部学长们担任授课老师,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盛宴。授课伊始,技术部的张瑞卿学长围绕TIM 定时器展开了详细讲解。随后,学长专门剖析了定时器的不同类型,通过展示与定时器相关的电路,对各个功能进行了生动讲解,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理论讲解结束后,进入了代码演示环节。在学长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动手编辑代码,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答疑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在讲解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技术部的学长们耐心地一一解答,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理解关键知识点。在最后的动手操作环节,同学们纷纷投入到设计呼吸灯的实践中。学长们穿梭在同学们中间,针对大家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从电路连接到代码调试,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掌握了呼吸灯的设计要领,现场学习氛围热烈。

图六 张瑞卿学长授课
3月22日下午,四川大学心理协会在江安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功举办了“曼陀罗树叶”冥想舒缓与情绪感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与集体互动,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表达情绪,并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的35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氛围轻松愉快,参与者们通过曼陀罗树叶的制作与情绪绘画,深入探索了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一片片树叶的排列与色彩的搭配,同学们逐渐进入冥想状态,感受内心的平静与情绪的流动。在情绪联想与创意环节,参与者们用彩笔在纸上描绘出近期的情绪变化,并将这些画作与曼陀罗树叶拼贴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作品。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心理健康中心提供的纪念本子,作为对这次心灵之旅的纪念。

图七 活动结束合影
3月22日下午,四川大学校友联络协会、四川大学青创联“创业兄弟连”活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共筑创新未来,启航创业‘视’界”为主题,特邀成都爱迪眼科医院CEO、我校杰出校友张游担任主讲嘉宾,为四川大学与会师生做“聊聊创业那些事”主题分享会。会议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教学楼B座105教室和腾讯会议上同步进行,受到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张游师姐在简单自我介绍并通过问卷了解到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后,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的经历,分析了创业的要素和风险,分享了从科研到创办爱迪眼科医院的经验和医院建设过程。接着,张游师姐分享了若干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案例,她寄语大学生要分析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选好项目和合伙人,并不断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才有可能创业成功。分享会结束后,张游师姐耐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予有关创新创业的建议,收获阵阵掌声。

图八 全体合影
3月23日早上7:30,四川大学馨心社42名志愿者在学工部努尔古丽老师的带领下,自江安校区乘校车前往成都市大邑县玉龙幼儿园开展“爸爸乐园”陪伴活动。在活动策划前期,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童,精心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活动游戏,使小朋友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到属于自己快乐的同时令志愿者们感到纯粹欢愉。除了丰富的室内游戏,志愿者们还准备了多彩的室外游戏。这场春日里的爱心接力,让志愿者的青春与小朋友的童真撞个满怀。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知识与快乐,志愿者在陪伴中重温初心与责任。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正悄然在每个参与者心中种下公益的种子,等待未来长成更璀璨的星光。

图九 活动圆满结束,园长、努尔古丽老师与志愿者合照
3月24日19时,明远读书会第二十四期活动在江安校区图书馆明远文库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研读《沙汀文集》(第四卷)的《俄国煤油》《兽道》《凶手》《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8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同时,邀请到文学与新闻学院 2022 级博士生汤艺君作为主讲嘉宾。
汤艺君学姐结合文本详细分析了沙汀笔下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人物形象,尤以知识青年、底层平民、地方权贵、时代群像,这四类典型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心境。通过与祥林嫂的对读,该作品批判了社会强权与暴政,揭露底层社会的悲惨与不幸。现场的同学们多次进行了小说角色扮演互动,方言文本的演绎妙趣横生,引发了一连串的欢声笑语。

图十 嘉宾和同学们进行合照
3月25日,四川大学心理协会在江安校区青春广场成功举办了一场热火朝天的325“善爱我”主题活动。此次活动由心理协会主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旨在帮助同学们释放日常压力、表达内心情感,使同学们学会更好地爱自己,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活动进行到上午十一点,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晓虎教授莅临活动现场进行指导,学校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就业中心、保卫处、团委等学校部门领导,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院心理辅导站骨干教师和心理委员代表纷纷来到活动现场,开启本次“525心理健康月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投入到精彩的活动当中,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收获了满意的奖品,同时也在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了片刻的欢愉,舒缓内心: “零食投壶”让同学们体验到付出所带来的收获;“曼陀罗花语”绘画活动让同学们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暂时忘却学业的压力;身穿玩偶服的志愿者们则给了路过的同学们一个个温暖的拥抱,让同学们体验到被珍视爱护的感受……活动于当天晚上八点圆满结束,参与者收获颇丰。

图十一 活动圆满结束
新学期伊始,一盆盆绿意盎然的“小绿植”悄然出现在四川大学各教学楼的自习区和走廊,它们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更成为了师生们倾诉心声、传递温暖的“心灵树洞”。这是四川大学馨心社扶摇计划孵化的公益项目——“小绿植的悄悄话”带来的温馨改变。这一活动以小绿植为载体,以日志本中的留言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借绿植的自然属性和文字的细腻表达助力川大师生精神建设和心理情感疏解。活动在教学楼内自习点投放或流动式培养绿植,并配备日志本,同学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生活感悟或对未来的期许,也可写下对同行之人的安慰与鼓励,志愿者定期养护并拍照记录日志本上的留言,每月汇总给宣传志愿者。除了线下活动,“小绿植的悄悄话”还运营同名微信公众号,定期汇总整理日志本内容,精选暖心故事和精彩留言进行分享,为师生们提供一个线上交流互动的平台。

图十二 一教A小绿植
近日,由四川大学馨心社发起的“守护天使计划”在成华区、武侯区持续温暖开展,为特殊儿童的成长带来了别样的阳光与陪伴。该计划自2021年启动,已走过四个年头,始终秉持着关爱特殊儿童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守护天使计划”以“多对一”的陪伴模式,围绕特殊儿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为知心哥哥姐姐,不仅在学业上为孩子们提供辅导,还关注他们生活技能的培养,给予他们珍贵的情感陪伴。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和需求,量身定制陪伴方式。比如喜欢出门游玩的小王,志愿者们教他基础数学知识和生活小技能,还陪他一起外出玩耍;面对内向腼腆的小钦,志愿者们则通过散步、游戏、手工等活动,打开她的心扉;对于正在读初三的小官,志愿者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学习辅导。该计划由成都高新区链爱动力助残服务中心、武侯区郭家桥社区居委会和四川大学馨心社共同合作开发,具有标准化、持续化的公益项目专业实施性。项目以每学期为一个周期,服务时间为每周周末,地点位于成华区双水碾街道和武侯区郭家桥社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干预形式,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

图十三 志愿者与小朋友交流中
暮春已逝,四月可期。在三月的社团活动中,同学们热情参与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与快乐。展望未来,我们在四月会继续推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也期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