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远考古文物社组织四川大学考古、文博专业同学以及部分其他专业同学开展了“宝光营造:新都宝光寺古建筑参观活动”,本次活动我社邀请了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外建筑史的马晓亮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我们讲解宝光寺建筑的建筑布局、内部结构,老师和同学们在氤氲的熏香和古建筑的美妙艺术中愉快交流,共同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
香火缭绕,佛音阵阵,千年前的宝光寺大抵也该是这个样子。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据寺中出土的《施衣功德碑》,可以确定它至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已经存在了,而且当时的名称就叫宝光寺。在此后的一千二百多年的岁月里,宝光寺历经沧桑,数度废兴,其现有的格局主要形成于清代。宝光寺的建筑物和总体布局保存得特别完好,其完整性在巴蜀地区的汉传佛教寺院中首屈一指,极具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千年以后,鼻尖缭绕着烟香,踏着木鱼的点,走在山门外的石板上,我们可能感受到古人千年前的跫音?
马老师说,只要他和古建筑呆在一起,他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和马老师一道,从山门照壁到宝光寺塔、从天王殿到罗汉堂、从大雄宝殿到僧人小院、从密檐高塔到曲径幽回、从禅宗到净土宗再到藏传密宗,逛完了整个寺庙都不曾歇息,短短的一个下午,有关建筑的、宗教的知识,深深的印入了我们的脑海。
同学们更是极具热情,不断的新发现,让同学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同时激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最好玩的是大雄宝殿前檐下侧面竖立的一根金属柱子,同学们围绕这根柱子脑洞大开,有说是和尚练功的,有说是殿前拴马的,有的说是避雷的,一时众说纷纭。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让人啼笑皆非,路过的僧人见我们讨论的热烈,开怀大笑,告知我们这是用来检测宝光寺塔倾斜度的测量基站,人群一时哑然,而后大家又都笑了起来,这又让我们这些最近正忙于测绘技术考试的考古学专业同学学到了新东西。
风吹过,檐上和铃央央。佛寺真是个读书人应该多去的地方,每去一次佛寺,即使不烧香、不拜佛,单是听着僧人、木鱼的合唱,嗅着人间的烟火气,便是一种对知识和人生的沉淀。
出了山门,便又是尘世。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佛的出世出尘尚不可取,但佛的沉淀厚重,正是我们所需的。
明远考古文物社
付杰
2016年5月15日报